
同步辅导课:
【适合学生】基础弱,听不懂,跟不上;听得懂,不会用,用不好
【上课频率】每周1-2次课,长期辅导,平时辅导效果较好
【预期效果】同步学习,梳理每周疑难点,打牢基础
基础强化课:
【适合学生】考试不理想,过往知识不扎实
【上课频率】每月15次课,在假期辅导效果较好
【预期效果】集中梳理上学期核心知识点,补齐之前知识短板
专项辅导课:
【适合学生】清楚学习问题,专项补齐短板,突破学习瓶颈
【上课频率】每月5-10次课,短期按模块集中
【预期效果】深入掌握知识点,灵活运用,攻克疑难点
冲刺辅导课:
【适合学生】面临重要考试,考前技巧性冲刺
【上课频率】每月5-10次课,短期全面辅导
【预期效果】全面掌握考点与考试技巧,难点选择性突破
高一物理补习学习方法。
初上高中,大多数同学可能就听别人说物理是最难学的的科目,一上来对她就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高中物理是不是真得挺难学呢?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学好她的希望了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只要我们讲求一定的方法,物理是不难学好的。也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初中物理学得不错,高中物理肯定没问题的”,这样想也是要出问题了,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有许多同学在高中继续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结果成绩却很不理想。就是至今还有很多高年级的同学在说“我觉得花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这些究竟原因何在呢?其关键就在于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此我就将自己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并已取得良好成效的方法给广大同学作一介绍,以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
一、高、初中物理的区别
首要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明确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区别(亦即知道高中物理的特点),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初中物理要求我们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只需进行机械记忆,把公式背过考试就能得高分;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她要求我们理解的成分更多,并且是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物理中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清楚这些公式结论的适用条件或范围,才能有效地进行运用。在初中,要求我们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在高中要求更多的则是理性思维。有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些,到了高中仍然单纯地死记公式,当然不会有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
高二数学补习知识总结。
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
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
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
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
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
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4.复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