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放电影:带着学生回顾所学教学内容,及时查漏补缺。
三步一回头: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巩固解题技巧和方法。
错题重现讲透错题:讲透错题,通过相似题练习加强巩固,总结升华解题方法。
课堂总结:教师对整个课堂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及总结。
复习旧题引入课程: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等活动方式复习旧知识。
及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讲授课程:新课讲解,边讲边练,每道例题进行方法总结并归纳。
布置三类作业:本节课的课后巩固练习+ .错题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
学生自编题:让学生利用变式、类比等方法出一 道小题,与教师共同探讨。
阶段性测试:对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教学行为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初三语文复习
文章修改 西江吊脚楼 有“千户苗寨”之称的西江,最具特色的当推吊脚楼。 西江是中国苗族第一寨。这里的吊脚楼,外观呈古铜色,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千户苗寨,密密麻麻,层层叠叠,从山脚叠到山腰。用鹅卵石镶成的小路,九曲八弯,复杂而又准确地伸进吊脚楼的人家里去。路随寨升,寨靠路廷,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①穿行寨中,令人不辨东西,如一个迷魂的“八卦阵”。
②吊脚楼的修建是苗族匠师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的。它们依山而建,用木柱支撑,把楼房的一半架在山上,一半悬在空中,一幢挨着一幢,蔚为壮观,不得不令人叹服称奇。这种木楼一般分为3层:第一层用来圈养家畜或存放农具,第二层是堂屋、客厅、客房及厨房,顶层用来存放谷物及一些不常用的东西。景具特色的是堂屋临窗的“美人靠”,它用35根约3厘米宽的小木条连接而成,形状好似弯月,坐着躺着靠着都很舒服。人们累了可以凭栏远眺,苍苍茫茫的群山尽收眼底。顿时,你身上的疲惫感就会“烟消云散”。站在西江寨门,遥望这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古寨,但见寨子两旁的野花烂漫芬芳,在绿意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妩媚;荡漾的白水河从寨前穿行而过,放射出千百万虹彩,让人心醉;
③袅袅炊烟,古树荫翳,真叫人疑似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金秋时节,火红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金灿灿的南瓜,悬挂于楼栏、楼柱,身着苗族银装的少女在“美人靠”上挑花刺绣,说说笑笑,饶有情趣,使人感受到的是地道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这时候,从独具特色的西江风雨桥上远远望去,那缥缈的炊烟,若隐若现的木楼村影,仿佛便是天上的楼阁,神仙般的境地,更似画家手中的一幅巨形水墨画卷,也似摄影和美术家引以为豪的佳作。
观赏西江吊脚楼和苗寨秀丽的自然风光,你会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欢愉和享受。
(1)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都加了引号,其中不必使用引号的一个词语是——。
(2)文中画横线的三处语句,或者有语病或者不够完善,请加以修改。 ; ①处改为 。 ②处改为 。 ③处改为一。
(3)从正文内容看,文章的标题不够恰当,请你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
一、考前充分利用时间,提前进入应试状态。考试是需要状态的,这个状态,包括细心程度,审题力,自信心等,这些都要在考前提前唤醒。要以轻松的状态走入考场,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二、 要认真审题,认真答题。审题不认真,答题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做答。有些考生答题时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一看题, 见过,拿起笔来就答,结果错了。要克服思维定势,特别是熟悉的题,更要认真审题,看看试卷给的要求是什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搞清了再下笔。计算马虎也是 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这是考场上的最大遗憾。
三、 做完试卷要认真检查。中考与高考不同,中考试题量有一定控制,许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在答完全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什么叫做“检查一遍”?就是 再做一遍,再重新思考一遍,首先要看有没有漏答的题,然后再一道一道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计算题要拿起笔来再算一遍,语文题的错字和标 点要矫正、核实。许多考生在检查过程又改正了错误,提高了成绩,这也是中考答题的一个规律。
四、有针对的进行考试。所谓针对,不是叫你针对考试作弊,而是提前摸清楚考试的门道,考前想想这一学科答题的技巧,做了充足的考试准备,成功就会属于你。
五、遇到突发事件,要放平心态,比如,不会做的题,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先做完其他试题回过头来再思考,也可能会柳暗花明。
六、认真书写,规范答题,给阅卷老师留个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