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老师讲,听不懂;自己学,看不明白;写作业,答不上来
粗心马虎 失误不断:审题不清不全,急于答题频繁口算心算,错误不断
眼高手低 一做就错: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错误频频
效率低下 苦学无果:每天苦苦刷题练题;熬夜到很晚,天天很努力,迟迟不到效果
生搬硬套 连蒙带猜:解题找不到突破点,答题遗漏关键步骤;理不清思路,靠感觉照搬解题思路
纯干货分享:最接地气的中考春季复习规划!
五月:五月进行中考刷题练习,找到做题感觉,规划好每个模块的做题时间,提升每个模块的答题技能。
3英语老师这样说 春季开始我们将进入中考的最后百米跑冲刺啦。中考胜负在此一举,十分重要!英语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必须步步为营。
如何进行最后百米冲刺?
第一步:调整好状态。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在最后冲刺前,我们需要调整呼吸,紧盯着目标,加快步伐。春季咱们也是一样,这时候需要足够了解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调整状态,向前跑。
第二步:规划好复习方案
1、3月初,进行中考语法知识点的巩固。注重词汇积累。
2、3月下旬到5月下旬,专题突破为主(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3、3月到6月,每周做一次小型的中考模拟训练并且做好一模二模试题。熟悉中考英语试卷的做题感觉,规划好每个模块的做题时间,提升每个模块的答题技能。
4、6月,充分利用起错题本或者考试卷,认真回顾,各个击破。
5、临考前,放松心情,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4 物理老师这样说
年后开学,作为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考物理而言,大幅度巩固和提升成绩也就是在这个学期。时间紧,作业多,考试多成为这一个学期最为鲜明的特点。合理地规划考生学习,帮助孩子牢牢掌握中考物理考点,易错点,提高应试能力,最终实现中考物理分数的提升是这个学期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为什么这个学期更要努力学的原因。
那么海边中考物理的学习计划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实现中考成绩提升的目标呢?
中考物理春季学习计划:
1.三月重点突破力学部分,这部分中考占比分数为38%左右。包括受力分析,压强浮力,机械与机械效率,力学实验。重难点为浮力压强与机械效率部分,浮力压强通常作为力学压轴题目出现。
2四月重点突破电学部分,这部分中考占比分数为32%左右。包括等效电路图,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学实验。重难点为欧姆定律与电功率部分,电功率计算通常作为电学压轴题目出现。
力学电学在中考中占比达到70%以上,是重中之重。而力学电学的压轴题能否做对,能否得满分是决定一个考生成绩能否进入名校,进入重点高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分水岭。
误区
自己已经定型看书缺乏热情
-现象:
有些考生认为,就剩一个月了,自己的成绩已经定型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目前就是被动等待中考,心静不下来,也不认真看书。甚至有考生感到茫然,内心缺乏学习热情,被时间牵着走。
-专家观点:
现在正是激发斗志的时候。最后一个月,应该将中考重新梳理一遍,时间足够。每个学科最重要的考点再看一遍的时间刚好。
“现在最关键的是,让自己澎湃起来。”王浩建议,考生要做好迎战准备,让自己每天都在练习,都有小有收获,这样逐渐让自己兴奋起来。
误区
心情时有焦躁中考肯定会受影响
-现象:
有些考生现在会有一点焦虑,甚至焦躁,会出现看不进去书,一道题看很久,复习效率下降等现象,这让他们很害怕,觉得中考肯定受影响。
-专家观点:
“轻度焦虑很正常,不用过度担心。其实,与好的心理状态相比,更重要的是:答题状态!”
最后一个月,考生千万不能过紧,这样容易导致对题生厌、麻木,题拿过来看半天,反应不过来;也不能过松,不能让神经彻底松下来。要保持适度紧张。“最佳状态是,正常生活、学习的节奏,用正常心态,正常答题。”
误区
知识点复习差不多了
应该多做题
-现象:
临到中考前,一模、二模都已经结束了,部分考生会感觉知识点复习差不多了,应该多做题了,每天都做很多习题。甚至认为,做更多的题目,也许就会碰到中考试题,自己押题。
-专家观点:
“中考题原创居多,将来中考遇到的一定是新题。所以,你现在做的题,很难碰到中考题目。”现在考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知识迁移的能力,就是当你碰到新题目的时候,能从新题中分析出与你以往做过的哪些题目相近,从而把相关知识迁移出来。所以,现在做题的反思与回顾更为重要,否则做再多的题也没有用。
误区
最后一个月家长带孩子盲目补课
-现象:
最后一个月,有些家长不惜重金,不惜时间,给孩子找名师、专家补课,甚至请假参加一对一辅导等,希望可以为孩子提分。
-专家观点:
“不建议补课,尤其不建议盲目补课。如果明确知道孩子的弱项,比如哪一科的哪一部分知识点有不足,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请老师帮忙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很容易起反作用。”
王浩分析,补习过多课程,尤其最后一个月找新老师补习,容易打乱考生原有的答题思路。另外,许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想凭几堂课给孩子大面积提分是不现实的。“最后30天,应该是找准自己的问题所在,老师就可以帮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