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放电影:带着学生回顾所学教学内容,及时查漏补缺。
三步一回头: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点,加强记忆,巩固解题技巧和方法。
错题重现讲透错题:讲透错题,通过相似题练习加强巩固,总结升华解题方法。
课堂总结:教师对整个课堂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及总结。
复习旧题引入课程: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等活动方式复习旧知识。
及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
讲授课程:新课讲解,边讲边练,每道例题进行方法总结并归纳。
布置三类作业:本节课的课后巩固练习+ .错题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
学生自编题:让学生利用变式、类比等方法出一 道小题,与教师共同探讨。
阶段性测试:对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教学行为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一轮高考历史复习应该这样做
1、要正确处理好教材、笔记、提纲。
高考中几乎所有的知识点皆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阅读教材而不脱离教材。阅读教材不是简单的逐字逐句的从头看到尾,而应该是读懂了用脑子思考了才能算是阅读。阅读的首要内容是目录及其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体现了各单元、各子目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经常在复习的时候能够首先浏览这些内容,对教材的单元脉络及相互间关系了然于胸,有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
2、要学会复习过程中的自我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等方法。
归纳: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内容也相当的众多,为了便于记忆,就必须要学会自我归纳。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中国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等。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比较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试从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方面比较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与同时期中国批判思想的差异性。
3、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及时循环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怎么样才能最有效提高成绩!
三、精编练习,适量训练
在精选专题练习上,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章节训练、单元训练、月考),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四、注重月考
1、总结考试成绩
要通过总结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2、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
各校、重点院校提高文化门槛,2020年艺考生文化课该怎么复习?
三、强化基础,舍弃偏难
众所周知,高考试卷难度比例为5:3:2,也就是说高考试卷中有80%的分值是基础题型和中等题型,艺术生只要将这80%掌握,文化课就能轻松应对。这就需要艺术生在最后的3个月内做到合理的取舍,放弃偏题难题,不再偏题难题上浪费不必要的时间,着重强化基础知识,平时要多问多想,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提问并加以解决,不能对知识点模棱两可,否则会耽误学习进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四、灵活运用,“死”去“活”来
文科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特别是历史、政治,人物、事件、年代等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只能靠“死记”,死记并不是说没有方法,记也要有选择性的记,如果要把高中3年的历史课本年代、事件等全部记下来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找出重点,也就是高考必考点,频考点,有选择性的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模拟考试,应试技能
考前一定要经常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一方面可以掌握题型,熟悉试卷,最主要的是可以让考生练就正确的答题习惯,以及对考试时间的比例分配。考试时遇见难题要先主动放弃,先把容易的题型做完,基础题做完后,如果时间充裕,再回头研究难题。做到心中对试题难易程度梯度分配,考试时间有限,一定要将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六、平和心态,正常发挥
有的考生模拟考试成绩都很不错,但是一到高考考场就会发挥失利,这是由于心理紧张所致。不要把高考相信的太可怕,越是惧怕越是紧张,越是考不出好成绩,高考现场发挥是对平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调用,做到心态平和,高考考场不紧张、不害怕,能把平时所学的知识正常发挥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