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P 1对1辅导课程:
课程简介:为每位学生制定专属辅导方案,1对1辅导、6对1服务,帮助学生疏通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及前后衔接,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乐趣。
课程特色:定制专属学习方案,1对1辅导、6对1服务,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乐趣。
适用学员:小学1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复读、职高、艺体生)
2-6人精品课程:
课程简介:2-6人辅导课程,专职教学团队和服务团队,学习情况相近组班3-6名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学科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技巧。
课程特色:专职教学团队和服务团队,每组2-6名学生,授课形式丰富多样、讲课方法生动有趣,让每位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互动的乐趣。
适用学员:小学1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复读、职高、艺体生)
10余人大师课:
课程简介: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采用阶梯式教学,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课程特色:量身定制辅导方案,阶梯式教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助力稳步提高。
适用学员:小学1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复读、职高、艺体生)
20余人大班课:
课程简介:分学科各种试题及解题方法进行辅导培训的课程,让学生学会各种学科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课程特色:讲解各科目各种解题方法,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科目的各种题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
适用学员:小学1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复读、职高、艺体生)
初升高衔接班费用语文提分病句修改方法。
1、语序不对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初中辅导学校学习动力问题: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而在学校大班额教学中,由于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教学时数制,不可能做到人人懂了第一步才教第二步。由此,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学习吃力的学生会越学越累,造成个人目标与个人能力之间的矛盾,他们便产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身心也是长时间处于疲劳或半疲劳状态,难免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第二,环境期望值过高。从家庭到学校,施加给学生的“读书”压力呈现饱和状态。这种超内在需要的外刺激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厌学等行为逐渐形成,并 随着外在压力的加大而日趋严重。一位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说:“我感觉到只有分数才是我父亲的儿子。”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学习效率很难提高,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第三,中考的压力。青少年进入初中,就首次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中考面临一定的淘汰性,竞争激烈,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频繁,这一切都会太大减少初中生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且随之而来的考试焦虑情绪也会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会使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强烈的冲击,年级越高,这样的经历就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弱。
4.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
纬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成败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引起,内部原因包括个体的能力和努力,外部原因包括题目的难度和运气。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为努力或运气这些稳定性不强的原因,他就会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通过努力或好运获得更好的结果。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或题目的难度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他就会对后面的学习放弃努力,导致信心缺失。学生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MJfJ人这种偏向消极的失败归因观是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动力和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