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游生:查漏补缺的好时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半学期埋下的坑一定要在寒假中填平!留到下学期?根本没时间也没有老师来指导!
利用假期查漏补缺,打好基础,才能稳步向上!
中等生:突破自我的好时机
作为尴尬的中等生,不进则退!保持现状?下游生一个寒假就能超过你!满足现状?开学竞争没优势!
抓住假期,成绩翻身,摆脱尴尬!
优等生:再上台阶的好时机
对于优等生来说,与名校的距离总是差那么一点,感觉不够稳。如果不及时补上差距,将会影响接下来的复习,甚至是考试的发挥。
寻找阻碍点,让成绩再上台阶!
超全的历史备考策略,从真题卷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聚焦立德树人,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1、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
如文综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又如文综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具体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能力。
2、激励考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科试题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如文综Ⅱ卷第41题以大豆在古代中国及19世纪以后在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人类文明交流等内容,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又如Ⅱ卷第45题考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意义等,使考生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和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备战第一次月考或反思
每个学校的考试安排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将第一次月考安排在十一放假前,有的安排在十一之后的一周,不论安排在什么时候,备考和考后反思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虽然放假时间不长,但对于考生来说,确实不可多得的自主复习时间,那么该如何进行自主复习呢?打基础!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但打牢基础是必须的。高考的内容百分之八十都是基础知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基础稳固了保准拿高分。
怎样才能将知识点一网打尽呢?回归课本、好好听老师讲课、认真做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因为,从每年的高考考试大纲来看,70%的考题是基础题,这就要求考生抓住基础题,从课本入手,最好的方法是把课后习题都背下来,然后根据课后习题为自己出题。
具体可操作方法,参考: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本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