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教师授课+学管老师辅导相结合
学管老师与主讲老师共同备课:共同设置课堂授课环节,包括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的设置等,上课期间课堂学管老师全程陪伴,实时答疑辅导,助力学生最大化吸收课上知识。
学管老师课前带领孩子们预习:课上面对面答疑辅导、课后批改孩子作业、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完成从集体学习到"矫正-反馈"的学习环节。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课后没人辅导了。
学管老师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课前引导:学管老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为本讲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前测试: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温故知新。
课中引导:引导学生按照主讲老师的要求提问,讨论并以合适的方式向主讲老师反馈讨论结果。
出门考试:学管老师对课上要点及时检测,全部做对再出门,不留知识盲点。
课后作业:学管老师一对一作业批改,找出错误,纠正思路。
效果反馈:综合孩子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每个学生总结针对性学习报告。
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1、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无论主观题问题设计还是选择题选项设置无不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必备主干知识。
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了宋代的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了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2、找准关键能力,支撑学生终身发展
历史试题考查多种关键能力,包括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独立思考等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多数题目都不局限于考查某一种能力
如文综Ⅰ卷第46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为素材,要求考生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的变化及其国际背景,考生需要运用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等能力进行综合思考。
3、注重学科素养培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历史学科坚持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文综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
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往往是高考良好的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熟悉情景,在解题时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因此,平时要养成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克隆、试管婴儿、干细胞、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动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特别是太空育种和转基因育种)、诺贝尔奖、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苗研制及应用等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时代信息较强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一些解答,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劳逸结合,战胜自我
由于第二轮复习时,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学生每天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该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否则,复习花费的时间再多,收获也甚微。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总之,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多管齐下、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