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考试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1、夯实学习基础,考查学科主干内容
高考历史试题依据考试大纲,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分值权重,重点都在于主干内容,以此保障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如文综Ⅰ卷第26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考查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Ⅱ卷第26题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考点,考查考生对三省六部制度演变的认识等。
2、古今贯通,中外结合,考查知识整合、迁移能力
历史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在题目设计中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并以问题为导向,对知识与能力,理论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层、综合、有效的考查。如文综Ⅱ卷第29题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
3、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以史为鉴
历史学科以试题为载体,强调历史的实际应用功能。如文综Ⅰ卷第28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
引导考生认识到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掌握主动权,快速反应、沉着应对。
4、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水平
历史科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文综Ⅰ卷第42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空间,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往往是高考良好的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熟悉情景,在解题时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因此,平时要养成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克隆、试管婴儿、干细胞、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动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特别是太空育种和转基因育种)、诺贝尔奖、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苗研制及应用等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时代信息较强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一些解答,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劳逸结合,战胜自我
由于第二轮复习时,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学生每天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该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否则,复习花费的时间再多,收获也甚微。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总之,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多管齐下、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