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老师讲,听不懂;自己学,看不明白;写作业,答不上来
粗心马虎 失误不断:审题不清不全,急于答题频繁口算心算,错误不断
眼高手低 一做就错: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错误频频
效率低下 苦学无果:每天苦苦刷题练题;熬夜到很晚,天天很努力,迟迟不到效果
生搬硬套 连蒙带猜:解题找不到突破点,答题遗漏关键步骤;理不清思路,靠感觉照搬解题思路
超全的历史备考策略,从真题卷进行分析
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聚焦立德树人,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
1、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
如文综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又如文综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具体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能力。
2、激励考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科试题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如文综Ⅱ卷第41题以大豆在古代中国及19世纪以后在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人类文明交流等内容,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又如Ⅱ卷第45题考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意义等,使考生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和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科技发展与社会热点往往是高考良好的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熟悉情景,在解题时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因此,平时要养成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克隆、试管婴儿、干细胞、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动植物、生物技术应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特别是太空育种和转基因育种)、诺贝尔奖、糖尿病、癌症、艾滋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苗研制及应用等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时代信息较强的问题,并且尝试着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作一些解答,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劳逸结合,战胜自我
由于第二轮复习时,与高考的约会近在咫尺,学生每天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太大,往往会出现失眠、上课时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现象。这个时期应该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加强锻炼,适当活动;注意营养,合理饮食;保证睡眠,精力充沛,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大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否则,复习花费的时间再多,收获也甚微。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总之,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网络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第二轮复习是全程高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多管齐下、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