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问题:先诊断后上课,找到学科症结是关键
规划目标:结合测评结果, 分数差距制定阶分数差距制定阶
定制方案:根据提升目标,学科弱项制定专属学习方案
匹配师资:根据学员情况匹配筛选出更适合孩子的老师
跟踪辅导:课前教案调整中查漏补缺课后陪读答疑
实时反馈:阶段性学习反馈,老师定期和家长沟通学习状况
落实依纲考试,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1、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
历史试题无论主观题问题设计还是选择题选项设置无不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必备主干知识。
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了宋代的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了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2、找准关键能力,支撑学生终身发展
历史试题考查多种关键能力,包括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独立思考等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多数题目都不局限于考查某一种能力
如文综Ⅰ卷第46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为素材,要求考生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的变化及其国际背景,考生需要运用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等能力进行综合思考。
3、注重学科素养培养,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历史学科坚持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如文综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
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顺手记下该检查
检查是答卷的一个环节,检查时最忌从头到尾一题题地检查。因为在短短的时间里看许多题,自然不会很细,而轻易地更改常会把本来做过的题改错。
正确的检查是只检查应该检查的题,一个题该不该检查,应当在做完这个题时给出判定,并在演草纸上记下该检查的题号。
一份考卷上该检查的题不应当多,有经验的考生知道答完题后要面对的题无外乎四种,一是解题过程顺利且很有把握,这类题就不需要检查了。
二是解题过程不顺利,自己觉得在某一点上没有把握,还需再斟酌,这类题就是需要检查的题。三是感觉难做,但一时理不清头绪,无从下手,只好暂时放下的题。第四种题是完全不会,估计再花时间也没有希望做出来,不如放弃此题,如果是选择题,就选一个最像是正确的答案了事。这类题就不必再做检查了。
检查时首先要注意有没有漏题。此外检查时仍需审题,因为在审题环节出问题是考生最常犯的毛病。检查时不要轻易改选择题的答案。
到检查时,大脑已经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轻易以疲惫的头脑去推翻头脑清醒时的答案,结果是把做对的题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