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学习体验,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快速提高成绩,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成都高三提分班哪里好, 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帮助,找准方法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戴氏教育特色高效课堂,只为涨分一个目的
同步辅导课:
【适合学生】基础弱,听不懂,跟不上;听得懂,不会用,用不好
【上课频率】每周1-2次课,长期辅导,平时辅导效果较好
【预期效果】同步学习,梳理每周疑难点,打牢基础
基础强化课:
【适合学生】考试不理想,过往知识不扎实
【上课频率】每月15次课,在假期辅导效果较好
【预期效果】集中梳理上学期核心知识点,补齐之前知识短板
专项辅导课:
【适合学生】清楚学习问题,专项补齐短板,突破学习瓶颈
【上课频率】每月5-10次课,短期按模块集中
【预期效果】深入掌握知识点,灵活运用,攻克疑难点
冲刺辅导课:
【适合学生】面临重要考试,考前技巧性冲刺
【上课频率】每月5-10次课,短期全面辅导
【预期效果】全面掌握考点与考试技巧,难点选择性突破
这里为各位高中同学提供成都高考补习立体几何技巧作为学东西参考。
1.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论证的策略: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2)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题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证明线线垂直时应优先考虑。
2.空间角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或用向量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
(3)二面角
①平面角的作法:(i)定义法;(ii)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iii)垂面法。
②平面角的计算法:
(i)找到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中计算(解三角形)或用向量计算;(ii)射影面积法;(iii)向量夹角公式.
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自我分析,二是确定学习目标,三是科学安排时间。
一、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部分学的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1.适当: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2.明确: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3. 具体: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安排学习时间时,要注意自身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另外,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2020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三角函数(最值问题、ω问题)
向量(模型问题)
数列(奇偶项问题、性质问题等)
不等式(基本不等式问题、线性规划问题)
立体几何(不规则三视图问题、内切球外接球问题、异面直线问题、截面问题、空间动态问题)
概率(理:几何概型、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问题)(文:几何概型问题)
解析几何(定义问题、性质问题、离心率问题)
导数(单调性最值问题、极值问题、零点问题、整数问题、切线问题、双变量问题)
4.导数解答题训练
单调性最值问题、极值与极值点偏移问题、零点与交点问题、整数问题、切线问题、双变量问题、消元与换元问题
02、90分数段
复习思路:
1.(6-8月份)基础解答题格式较为固定,但在较难考试中依然会存在问题,可在复习初期通过全面系统的训练,掌握相应的方法,注重格式的规范性,提高保底分的稳定度,并能初步提高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9月份开始可每周滚动两份练习
目标:57分钟43分(满分55)
2.(9-2月份)回归小题(放弃12与16题),小题的变化较大,但依然可以利用细化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识记基本模型,掌握相应方法,并做好整理笔记,确保正确率,3月份开始可每天进行一份选填综合练习(或3天做2套完整综合卷)
目标:50分钟65分(满分80)
3.(3月份)在将近105的保底下,可以较为安心的进行解析几何大题第二问的抢分训练(放弃导数第二问),由于是在考试最后时段做,所以练习时要更注重类型与方法,以及解题的整体思路与框架,在考试时间不足时便于抢分,4月份开始可每周滚动4道题
目标:10分钟4分(满分15)
4.(4-6月份)要提前两个月进行最后的复习回顾,每周只要过一个知识点,可最大限度避免紧张,此阶段无需做太多试题,一周3份综合卷+部分试题即可
5.57+50+10=117分钟,43+65+4=112分
课程安排:
1.基础解答题训练(近二模难度)
数列(an与sn问题、奇偶项问题、不等式问题)
解三角形(常规问题、最值问题、图形问题)
立体几何(理:平行垂直、不规则问题、存在性问题)(文:平行垂直、体积与距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