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绩想提高,方法要找对,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都成华高一集训中心多少钱,助力成绩拔高,衔接培优,学习更高效!
备战高考从高一开始 高一学习习惯养成法
进入新高一的学生和家长万不可有此想法:终于挤进了理想的高中且距高考尚有一段时间,可先放松一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短短三年弹指一挥间,自今日起学生就应为两年八个月后的高考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每位阅卷人给考生的忠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实行无纸阅卷后,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答案更容易显得潦草。因学生成绩耀眼而备受瞩目的人大附中老师汤步斌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规范格式,居然把发给学生的试卷都一份份折好,让他们按照折痕来书写。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总想我在高考时注意就行了,且不说到时候根本做不到,即使勉强做到了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分定输赢的高考中是不应该出现的。至少,应该养成用作文纸练习作文的习惯。
二、不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睡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谁都懂,但在遇到问题时仍然容易放纵自己。
以英语为例,一道选择题中的四个选项有三个掌握的都十分透彻,只有一个记不清楚它的具体用法及与其它三个词的差异,算了,反正也知道这道题改选哪个,这个以后看见再说。很不幸,你以后没有碰见它,或者说碰见了你仍然使用了这个借口。等到高考的时候你要是撞上它了你就该捶胸顿足了。平时不留下漏洞,高考就不会留下遗憾。
三、为每一个新知识点寻找合适的位置。完整的高中知识是一个立体的结构,每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或方法和思路都应该在这个结构中为他们寻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分析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与其它科目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将它安放在合适位置,它将和原有知识融为一体,原有知识要在它加入后获得提升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坚固和完整。立体结构会发挥比平面大得多的作用。
四、尽量将思考落实在笔头上。不少人会骄傲的说:这点东西,早在我脑子里,还用记呀?
高中知识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人脑中的意识会一闪而过的。而一闪而过的往往就是你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最佳指引者,你放过了她就等于放过了提升的机会。提笔把它记下来,当时一个并不起眼的念头可能会演变成绝佳的思路。这种记不是记知识本身,而是你的思考。
过程有了,结果是必然的。即使你的智商超过140,建议还是相信天道酬勤吧,她可以让你在原有基础上飞的更高。
第一步:研读考纲
研读考纲是高考的“应考指南”,如果对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范围都稀里糊涂的,复习就会没有明确指向,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重点、难点不分,或是发生抓小放大的情况。
第二步:用好课本
包括现代文、古文、作文都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考到已学过课本上的知识点:考题与课本中某篇文章在语言、写法、立意,以及人物性格、主题观点等方面的异同的分析,写作中对课本事例、名言名句的引用等,这都需要考生重视。可以按照散文、科技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古文等不同文体,分别有重点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的内容加以领会,一篇文章花上五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温故知新、熟能生巧就可以了。
第三步:总结规律
将师生、自己公认的典型试卷(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平时考试或一模、二模、甚至是近三年的高考卷)精挑细选,对其中各类试题涵盖的知识点进行研究、琢磨、分析、领悟、归结,找出命题的一般规律与共同特点,有的放矢地复习,对薄弱遗漏的环节、一知半解的内容、疑难模糊的问题进行专项攻关——自己钻研;查阅书本、资料;求助老师、同学等。
第四步:适度训练
在备战高考的一段时间里,考生应将老师的复习计划与个人的安排有机地统一起来,每周可以做2-3份完整的高考试卷,同时,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对说明文、议论文、古文、诗歌鉴赏等专项,一天或两天进行一篇训练。在临近高考的一周时间里,做卷的强度与频率要尽可能降低和减少,这时候的做试卷与其他时间不同,一是为了适应与保持高考时应有的“感觉”与心态,也为了考场做题时间的控制、解题思维的敏捷、答题的规范做铺垫。
第五步:鉴往知来
用好日常的好题本与错题本。好题并不一定就是难题、怪题,能够把学生考倒的题目,而是指那些题型新颖别致,看似简单,实则容易让考生掉以轻心,眼高手低,一做就会失分、出错的题目,这类试题往往暗藏“机关”,迷惑性极大。
因此,好题是难得的,是命题人的“妙手偶得”,无论在知识点的考查上,还是思考问题的视角上都“与众不同”,值得珍视,不容放过。而错题,则是考生知识方面、解题思路或是方法上不足、缺失的暴露与表现,通过对错题本的“复习”,就是在梳理重、难点内容,获取解题“捷径”,归纳答题“范式”,创新考试“秘笈”的最佳途径,也是发现问题,弥补不足,养成细心学习、做题习惯的必然要求。
一类:成绩在一本线上的高分考生
这类考生基础知识扎实,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争取更高的总分。在考试过程中,心态稳定很重要,模拟考试要锻炼提升心理素质。
解决方案:要注意答题速度,字迹清楚,卷面整洁。高考试题一般都会有多种解法,如果能找到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就会省出不少时间,有时间做后面的拔高题,因此要强化训练解题方法,学会审题,找到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
将自己做过的模拟试题找出来,找出10个经常犯的错误,比如粗心、抄错数字、记错公式等,看这些错误在每次考试中扣了多少分,力求在高考中不再重犯就行了。
高考题型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有时次序可能稍稍打乱,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马上就慌了,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高考分数反映不出他们的真实能力。针对这种情况,考前一定要让考生明白,这种安排是合理的,遇到这种情况要处乱不惊。要允许自己考场有失误,告诉自己高考考不了满分,有一种心理暗示:每个考生都会出错,某道题做不出来或做错很平常,力求会做的题做对了就已经是高分了。
二类:成绩在二本和一本之间的考生
这类考生属于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想在最后冲刺阶段提高成绩,还要在方法上下工夫。
解决方案:这类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可以结合高考大纲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修补。和一类考生一样,要克服自己常犯的错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答题,避免不必要的失分,锻炼提升考场心理素质,确保正常发挥。历年高考中都有一些二类考生心理负担小,状态佳,考场超常发挥,冲到了一本。当然,这和他们冲刺阶段的刻苦用功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类:成绩在三本和二本之间的考生
这类考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总丢分。
解决方案:结合高考大纲巩固基础知识,制定学习计划逐步推进。考试时不要紧张,基础题一定要抓住,一道题可能就是一个飞跃,审题很重要,计算要仔细。
复习备考时,考生要注意不同学科答题有不同规律。政治:条理要清晰,关键性词语放在前面,如果是哲学的题目,就先说原理,再说方法论,最后结合题目加以说明。历史:不论是原因、作用、影响或者启示,都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来回答,然后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和其他方面加以补充。地理:记住每一节的一个大纲,然后再结合问题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