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班:学习内容以课本为主,巩固课内基础知识,同时加强文言文字词理解与记忆的内容,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
达标班:学习课内重点古诗文,强化重点文言字词理解与记忆。训练各校阅读真题,在强化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
精英班:立足成都中考,提升学生语文素能,学习内容以阅读、写作为主。在基本知识扎实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并拓宽阅读写作领域。
学霸班:首先夯实课内基础,规划知识体系。其次重综合性学习训练,按终点、常考作家、体裁排序,延伸课外阅读知识,提高对比阅读鉴赏能力。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要牢固
仅就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为例,作为使用课标卷的初三学生来说,今年中考语文将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制定的"课标卷考试说明"去进行复习,总体上可以说,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基本稳定(指的是07年使用课标卷) .2008年中考考试说明,秉承了稳中有变的原则,在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目标、试卷结构等方面基本上是稳定的。在附录中,现代文文章示例与2007年是相同的。词语表、题型示例的安排也与去年是相同的。由此可见,考试说明中对广大考生的要求与以往大部分是相同的,其考试的根本宗旨并没有改变。因此,这就要求考生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要牢固地掌握课堂内老师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整个考试试卷的根基,基础知识的分值占整个卷面的60%-70%.
提高复习效率,能力培养应重视
无疑,中考考试说明的一些变化应该是我们极为重视与重点复习的内容。在离中考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提高复习效率。查缺补陋,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要注意各个学科复习时间的搭配,理科和文科穿插复习,集中精力,提高复习效率。三年来学习的知识很多很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系统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各科三年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各考点、知识点逐个击破。
在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同学们也一定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因为通过解读2008年考试说明我们可以感受到2008年的中考试说明立足点高,充分体现了能力测试的要求。对此,同学们不必有心理压力,能力的培养是逐步的,切不可急于求成。我们可以做一些试题,一方面是对自己复习的检测,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做题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
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
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