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薄弱 学习困难:老师讲,听不懂;自己学,看不明白;写作业,答不上来
粗心马虎 失误不断:审题不清不全,急于答题频繁口算心算,错误不断
眼高手低 一做就错: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错误频频
效率低下 苦学无果:每天苦苦刷题练题;熬夜到很晚,天天很努力,迟迟不到效果
生搬硬套 连蒙带猜:解题找不到突破点,答题遗漏关键步骤;理不清思路,靠感觉照搬解题思路
七年级语文学习指导
教育部中考文件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是以课外材料为主,很明显,现代文阅读应该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在复习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即既有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还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诗歌和戏剧在试题中出现不多),内容自然要选好的,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文化内涵深,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篇幅也要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之间、内容和语言俱佳的名篇,字数也可以突破,不能任意进行删改。
二、要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
三、是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藻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候,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但只要认真思考,却发现其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句子之后。因此,复习中,要努力锻炼我们发现和理解这类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五、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采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也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说服力。这也是近来用得最多的题型。
六、是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拓展。从近的中考题看,有不少阅读题有适当的拓展,比如从说明文所讲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的现象,要求进行知识迁移;从记叙文的内容出发,要求对文章进行归纳梳理,制作卡片,根据内容进行迁移式的图画欣赏等。这类试题相当灵活,也很有价值,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内,但也有不少地区考查课内外结合,或只考查课外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浅易的,好理解的。考查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的设计不仅有文言文考查特有的通假字、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与现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因为,注重了古诗文积累。
初中补习数学学习指导。
一、课前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形式,应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是有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没有掌握最佳预习的方法与步骤,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会学”。
二、课堂教学学习环节指导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自我需要”,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 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 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
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就要树立“不带知识走进学生,使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有自主的选择时空。在教学实践中,我交给学生两种“学习法”: 突然放松法,学生往往为了解决某一疑难问题而长时间连续思考,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由此影响后继的学习,在学习上产生心理障碍,久而久之,怕做作业,怕教师提问,厌学情绪等现象会接踵出现。面对这些的学生现象,或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心态,我引导他们去打球、去听音乐,尽情地放松后投入学习,有时使学习灵感伴随而来。既能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也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核法,它是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列表激发学生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以上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本质关系有较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课后指导
对于课外作业,我在选编习题时常采用配置两个“题组”的办法。一是基础题,以数据简单,运算不繁,仿照例题为原则,只要学生掌握了当堂学过的知识点和例题解法,就可以顺利完成。这类题主要面对中下学生,使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二是提高题,以数字较大,运算较繁,综合性强为特点,借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在布置练习时,把两组题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也可以两组题交错选择,有时却只出现一个题组,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由选做。这样课后作业向全班学生开放,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