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教师授课+学管老师辅导相结合
学管老师与主讲老师共同备课:共同设置课堂授课环节,包括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的设置等,上课期间课堂学管老师全程陪伴,实时答疑辅导,助力学生最大化吸收课上知识。
学管老师课前带领孩子们预习:课上面对面答疑辅导、课后批改孩子作业、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完成从集体学习到"矫正-反馈"的学习环节。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课后没人辅导了。
学管老师协助主讲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课前引导:学管老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为本讲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前测试: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温故知新。
课中引导:引导学生按照主讲老师的要求提问,讨论并以合适的方式向主讲老师反馈讨论结果。
出门考试:学管老师对课上要点及时检测,全部做对再出门,不留知识盲点。
课后作业:学管老师一对一作业批改,找出错误,纠正思路。
效果反馈:综合孩子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每个学生总结针对性学习报告。
数学学习方法
三、作业。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5、认真更正错误。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7、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四、复习。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1、反思
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首先,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反思。本课、本单元或本章涉及哪些知识,有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其二,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中学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反思一下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他情况下运用过,现在的运用与过去的运用有何联系、有何差异,有无规律;其三,对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象等)典型问题时进行反思。反思一下本单元有哪些基本问题,哪些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其四,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准备一本纠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后,作为教师,更应该对所教的内容(知识的结构体系、思想方法、前后联系等)、教学过程(有无疏漏)、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些内容学生可能存在问题,哪些学生可能需要个别辅导)等作一个整体的反思。
2、整合
数学复习应是一个整合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反思的基础上,一要梳理知识,理清脉络,教材每章后都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知识复习提要,我们应用好它,把它变为自己头脑中的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二要有系统、多方位地去探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概括出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式,途径和手段。整合过程,就是一个把书由厚读薄的过程,是一个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重新组织所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建立联系、深化理解的再学习过程。
3、运用
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是目的,运用是为了学习,即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首先,应把新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其二,在数学解题学习中,要把审题、解题后的回顾、反思作为重点,在“前思后想”中总结相关知识的作用、意义,变潜意识运用数学概念、性质等为显意识运用,变盲目碰撞为有目的、有策略地运用,变机械性练习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探究性解题。其三,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问题。